Wednesday, April 26, 2006

從音樂發現世界

音樂,有著無比的感染力。因為音樂,就是來自生活本身。

特別是現場音樂會,那種強大的感染力,每每最能叫人於現實的迷睡中清醒。

記得多年前觀看Collected Monsters (一個由多個不同本地樂隊單元組成的合作社式共同體) 的一個音樂會,當其時自己原本精神狀態久佳,對生活及身邊事物都感到枯乾麻木,但他們從演奏中所燃燒出的生命力,一剎那間令我重新感受到迷失了的、關於生活的衝動與觸覺。

還有很多多不勝數的例子。

透過音樂那種獨特而深刻的感染力,我們重新發現(創造)世界(別人)及自己。

如果現實生活本身是一個趨向腐朽的過程的話 (就正如生命趨向死亡?),音樂就是我們的煉金術,讓我們從廢墟中提煉出永恆的哲人之石,為我們從本來無意義的現實生活中衝創出意義。

成長與生活的過程中,我們學會了太多對真正「自我」成長無補於事,甚至是背道而馳的習慣規條。所謂「正常」的種種生活要求,各種社會認可的生態法則,如一層層日積月累的枯乾的外殼,包裹著我們。最終,我們面對鏡子時,見到的,只是一個陌生的存在形體。我們再不知道自己是誰。

音樂讓我們重新發現(創造)自己。

音樂也讓我們重新發現(創造)世界。

因為音樂,也是我們的革命及反動工具,去改變世界。Alec Empire及Asian Dub Foundation等的行動派音樂正是好例子。他們以行動,籍著音樂的感染力去碎毀腐朽的制度,去重新創造有血有肉的世界。

音樂是一種行動,一種文化改造工程。

從被動的生活轉向主動的衝創。

就如DJ Spooky的Illbient樂派,將身邊的生活聲響及集體回憶聲像,分解重組又再整合,試圖藉此將都市文化基因解構並重新編碼。當中更重要的是,我們由原本的被動及單向接收角色,透過發聲,反客為主。

對於發聲者如是,對於聆聽者亦如是。

我認為,聆聽與發聲均是同樣重要的創造(創作)過程。沒有被聆聽的發聲是不完整,未完成的創作;被動的單向接收,只是殘缺不全的聆聽過程。一件音樂作品,只有在聆聽者的主動聆聽 (Active Listening)下,方才算真正完成其藝術使命。在這個過程中,聆聽者及發聲人都同時為自己及別人創造著意義。

我以為,這種連系著發聲者>世界>聆聽者的連鎖迴路關系,比一切藝術技巧種種概念也更重要。

發聲是一種藝術。聆聽更是一種藝術。

(written for 港青『當我們還可以珍惜時』音樂會 21.04.06)

1 comment:

  1. have sent you email. have you received it?

    if not, please meial me at zin_ned(at)hotmail.

    ReplyDelete